|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手机横看 | 周天林先生创作的山水画长卷《三峡揽胜图》
文 | 世承宏广
近期,81岁的知名画家周天林先生创作的山水画长卷《三峡揽胜图》,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艺术品收藏交流委员会武汉基地落成。这幅高1.8米、长4米的长卷,以长江三峡为脉络,分《瞿塘雄关》《巫峡烟云》《三峡大坝》《高峡平湖》四部,全景式展现三峡的自然奇观与人文史诗。画卷甫一问世,便引发艺术界对传统山水现代转型的热议——在周天林的笔墨中,宋元山水的苍茫意境与当代工程奇迹竟能浑然共生,千年文脉与时代气象于此交响。
图 周天林先生创作中
《瞿塘雄关》一部,夔门绝壁如天门中开,白帝城踞险而峙,大溪镇人家隐现于云雾之间。周天林以全景式构图铺陈山河,既承袭宋人“可游可居”的美学理想,又大胆施以朱砂、石青等重色,令山岩肌理如斧凿刀刻,江流奔腾似雷动九天。这种“色容广富而气象恢宏”的视觉语言,源自其师徐松安“以自然为师,以传统为基因”的教诲。作为张大千再传弟子,周天林深谙泼彩之妙,却将瑰丽化为雄浑:云雾缭绕处,青绿晕染如古琴余韵;绝壁嶙峋间,焦墨皴擦若金石铿锵。
图 周天林先生山水画作品
《巫峡烟云》中,十二峰若隐若现于氤氲水汽,青石林与培石村落点缀其间。周天林常将写生素描与荆浩、关仝等古代大师的皴法对照,在《巫峡烟云》里,马远“斧劈皴”的刚劲化作山脊锋芒,董源“披麻皴”的温润转为草木葱茏。这种“师古而不拟古”的智慧,使画中山水既有传统的笔墨程式,又饱含鲜活的自然呼吸。
图 周天林先生山水画作品
观者可见,巫峡云雾并非程式化的留白,而是墨色层层积染而成的流动气韵——恰似他笔下《婺源李坑》中溪水环绕的村落,烟火气与书卷气相映成趣。《三峡大坝》与《高峡平湖》两部最具突破性。屈原祠静立兵书宝剑峡侧,三峡大坝横锁江流,葛洲坝与黄陵庙隔水相望。周天林以传统青绿技法勾勒大坝钢筋铁骨,又以淡墨烘托平湖烟波,让现代工程成为山水长卷中的自然延伸。
图 周天林先生山水画作品
这种“以古法绘今景”的尝试,暗含对文明传承的深刻思考:当机械巨构与传统庙宇共处一轴,艺术不再是简单的风景再现,而成为记录时代裂变的史诗。画中,大坝的几何线条与山峦的曲线形成张力,混凝土的灰冷与草木的苍翠构成对话——正如其《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将现代村落纳入古典构图,在冲突中寻求和谐。
图 周天林先生山水画作品
周天林的艺术探索,始终以“骨法用笔”为根基。观《三峡揽胜图》,山岩以中锋勾勒,林木以积墨点染,宋元山水的“笔精墨妙”贯穿全卷。但他拒绝沦为传统的复刻者:画中流动的抽象云纹、偶现的朱砂点缀,皆是从现代审美中提炼的视觉符号。这种“守正出新”的创作观,与其遍访欧美、融通中西的经历密不可分。从天津博物馆到海外藏家,其作品被广泛收藏的背后,是传统山水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
中国艺术鉴赏网全国融媒体平台信息:
编辑:舒章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