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日本
主办:李焱(日本)艺术工作室
作者:波涛,旅日美术评论家
图 李玉兴艺术作品
李玉兴,在日从事美术教育的华人水墨画家。他对传统水墨画随时代的创新持续进行着研究与探索。作品面貌独具特征,同时在绘画的理论方面也秉持深入独到的见解。1992年,李玉只身来到日本留学。先后考入埼玉大学和东京艺术大学的研究生部,成为双硕士学位获得者。在东京艺大国际交流部的工作中,为中日两国高等学府的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扎实而又深远的成绩。
图 李玉兴艺术作品
作为具有传统中国画底蕴的他,被日本绘画的色彩、造型方式以及观念所吸引,并沉浸其中摸索出个性鲜明的彩墨表现形式。李玉兴纵情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表达,善于将笔墨语言中的美解构之后,进行重新组合。以只言片语般含蓄的抒情形式拟建并传达给观者以直观甚至是强烈的水墨表现主义体验。
主观过滤掉物象整体的存在方式,以拔萃精彩局部进行叠影幻化。在装饰性与超现实主义的语言构成中添加东方传统审美元素。既因循了古典水墨的语言片段,又从构成形式上突破了传统静态平稳的审美格式。以空间混合制造动平衡的语言范式完善视觉的合理,诱发了绘画行为的主动性。
图 李玉兴艺术作品
李玉兴善于欲说还休的精致化表达。常以所见一隅亦或瞬间的感触作为笔墨的切入点,回避叙事形式的完整,以自然主义的情感表达作为水墨语言的构架。以拆散旧有审美逻辑的方式,呈现对自我绘画语汇的明确立场。将东方传统哲思中的“无”与“有”“残”与“整”的辩证思维方式作为绘画的格局观的笔墨外化。
他的笔墨实践,在不受羁绊的非规律性中寻求秩序感。拒绝拘泥于固有程式,不被动地委身于线的制约。随情造型,随性泼洒,在反常态中追逐笔力墨韵的原始活力。取日本“光琳派”丰富且装饰性的色彩特征。广纳博收融入岩彩、金银箔等综合材质。在平面作品中创造材质间相互对话的可能,用以完整作品东方韵味的超现实主义表现力。使之以新文人画的样貌作为参与现代绘画的话语权。
李玉兴在日本近三十年的工作与艺术实践中,以中国传统笔墨为起始点,特别关注于自我感受的抽象化表达。以多种形式以及不同材质对传统水墨进行了当代化的介入尝试。他对于绘画艺术的诠释角度以及理念体系,为中国水墨绘画的多样化表现做出了有益的启发。
图 李玉兴艺术作品
您怎么样定义自己的作品?
我的绘画属于水墨绘画。因为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水墨画的教育和熏陶,在作品中追求中国水墨精神。画面构成融合了日本绘画元素的绘画表现形式。尽可能做到具有自己特征的作品面貌。
作为写实绘画,往往通过眼前的景象加以适当的艺术取舍进行绘画的构成。我比较重视“常识内”和“常识外”的表现,以求“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双重艺术效果。
图 李玉兴艺术作品
您对绘画的风格是怎么理解的?
绘画的风格是艺术家个人品味和修养以及观念的体现。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往往和自己的生活风格有关。
我在日本生活工作了28年,深受周围同事朋友的生活态度所影响。工作时“拼命努力”休息时尽情放松。因此而带来的改变直接作用到了作品中,狂放与谨慎的表现构成了画面,我想这就是自己现在绘画的风格。尽可能追求既独一无二,又合乎情理的风格。
图 李玉兴艺术作品
您与作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我创作前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感动点作为绘画的说服力,并不是人云亦云搬运其他画家的感受。绘画创作过程中,尽可能用文字纪录自己的绘画感受。这样在另一个侧面可以作为自己的理论支撑。
艺术创作重要的是要坚定自己的定位,即使在困难面前也要保持认真的创作态度。即使身处喧嚣的现实,也努力提升自己的心境和丰富的精神。
图 李玉兴艺术作品
您作品中的组成元素之间是否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观者通过直观能够明了的视觉感受,一般都是外在的关联。内在关联性的产生离不开画家的丰富想象,在思想或精神关联性的基础之上进行画面的构成。
中国传统文人画,通过诗文与画面的相互结合,酝酿出内在的美和深层的文化底蕴。我在创作时会通过不同的场,不同的时空,不同的画面进行组合,使作品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思想一体化。有时随着变换作品的观赏角度,画面还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内容和感受。
图 李玉兴艺术作品
相比较西方艺术,东方绘画的魅力在哪里?
东方绘画艺术是包容精神内涵很大的一门艺术,是重视主观意识和印象的表现。画家根据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手法,在编织出画家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再重新建立起新的思维概念,化实景为虚景,将物象变象征。另外再现存在于不同时空的自然现象或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还不能够实际体验到的自然的或精神的现象,通过绘画艺术进行再生或再现。
画家对于眼前物象的表现,还是更注重由心灵感悟的精神世界,运用墨的浓淡和量染的效果,将人类身体感觉到的但看不到的空气或气流等自然现象可视化,展示出大自然的神秘。
图 李玉兴艺术作品
您对绘画作品中的意境怎样理解?
这不是新话题,但是一个永久性话题。这个词常用作形容古典诗词和绘画带给人的感受。
意境可以理解成为“场”的概念。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交织表现形成不同的气场。辅以与内涵相呼应的作品名称,带给观以精神层面“常识外”的感受。
图 李玉兴艺术作品
请谈谈您的“场”的概念
从自然现象的角度出发运用现代科学解说,人与宇宙是互相感应的,由物质和化学的能量而产生效果。在宇宙的空间,存在着两种“场”。一种是“物理场”可理解为“磁场”,“电场”,“能源场”。另外一种是“生命场”——从心理学和哲学角度可以理解为“意识的场”,“思考的场”,“精神的场”。这两种“场”的能量存在着相互传递和交流,绘画艺术也是这两种场的交流。
图 李玉兴艺术作品
您对艺术怎么理解?
艺术由两部分组成,独立创新的理念加成熟的表现技法。
您对当代艺术持怎样的观点?
当代艺术有别于传统艺术,更加强调观念的表达。传统艺术讲究审美逻辑,也有人称之为审美的艺术。当代艺术并没有将审美放置首位,而是在观念的搭建和形成上倾注于大量的精力。如果传统艺术是在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那么当代艺术就是在表达对社会以及生活的理解以及态度。
图 李玉兴艺术作品
您对商品画与艺术创作持怎样的态度?
从绘画史的角度看,商品画和艺术创作没有特别严格的区别标准。有人对商品画抱有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不论怎样的绘画,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作品本身的质量。不可以把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作品称为艺术创作,把被市场广泛认可的作品定义为商品画。
有很多绘画大师,终其一生是靠作品的出售来为持生活和创作的。今天来看他们的作品属于艺术创作还是商品画?我觉得绘画创作是的态度是最重要的,有的画家流水线一样同时画出多幅一模一样的作品,这无论如何不能算作是艺术创作。
图 李玉兴艺术作品
您认为怎样的作品是好作品?
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匠人精神与艺术创新的结合体。里面包含作者的的观念,作品的意境,以及使用怎样的表达语言。好作品要通过历史的检验时间的推敲。
李玉兴,敦煌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在日中国现代艺术家协会会长、日本美术家联盟会员、东京艺术大学国际交流部副部长代理(前)等。作品多次参加国际交流展,执笔编写日本美术教科书/【美术资料】“水墨画艺术”(日本高中美术教科书)、《水墨画的材料,技法,修复》《墨的现代表现》《水墨艺术家》《东京艺术大学和敦煌研究院交流30年与今后》等。
中国艺术鉴赏网各官网平台信息:
责任编辑:王斯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