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第十四回 文姬归汉别两儿 胞兄魂落大漠中(37)
「导读」由中国新闻社资深记者、著名作家曹旭峰历时多年创作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英雄赵子龙》,首次全面揭示了三国赵子龙的一生,一经出版全国热销且再版。人民日报、中新社、新华网、光明网、大众日报、香港商报等主流媒体进行报道;喜马拉雅独家制作推出八十集同名广播剧《三国英雄赵子龙》热播(评分9.8),引起广泛关注。历史上,赵云极具“人间烟火”味,他一生反对战争,具有强烈的悯民情怀;他的武侠风骨,更是堪称那个时代的闪光点,该书也被香港媒体称为“新的金庸式武侠演义小说”。
(接上回)赵云听闻赵震惨死于胡营,几番痛死过去,众人救醒后领了军就去攻营,却又几番被胡兵乱箭射回。此后几日,任凭曹军阵前如何叫骂,呼厨泉皆令闭营不出。
此时,蔡文姬听闻赵震与张兰被杀,领了两个小儿赶往营中,见到两人尸首,赵震怒目圆睁至死抱着张兰的首级,不禁悲从中来,一头就撞向一旁令旗木桩,旁人赶紧上前拉住。
两小儿见张兰尸首,也悲伤啼哭不已。呼厨泉见状,暗叹了几声道:“将两人尸首清洗干净,送往曹军去。”
赵云和夏侯兰见到赵震尸首,心内甚痛,痛哭一番后将赵震和张兰合葬一处,又剪了些赵震发须及衣襟一角,回家做个衣冠冢。
呼厨泉闭营不出,众人也无计可施。这日,赵云和夏侯兰领军巡查,见一军将吹奏排箫,其音如天上的流云 , 又似离人的愁绪,令人感叹万端。
赵云忽然心生一计,昔日汉高帝刘邦用楚歌瓦解楚军士气,胡兵也皆常人,离土别乡难免思念亲人,找些会使胡笳之人,日夜吹奏定然有效。
夏侯兰闻言连声称好,于是找来些胡人乐师,整日冲着胡营吹奏思乡之曲,果然胡兵难以忍受,冲着北方哭喊,有的胡兵悄悄潜逃,军心一时不稳。
这日,呼厨泉招来众将商议对策,半晌理不出头绪。一胡将道:“现今军心已不稳,粮草仅够半月,是走是战,大单于尽快拿主意,以免后果不堪。”
又一胡将也道:“末将所闻,各部人马皆遭到袁绍与曹操强劲攻击,大部已退回漠北,吾等也退回罢了。”
呼厨泉大怒道:“各部已先期返回漠北,吾等返回焉有立足之地,再者此处水草丰盛,焉能舍得离开。”
众将皆惧不敢再言。呼厨泉拔出利剑,立于营中道:“此番已不可再战,吾意臣服于曹操,并请留于此地休养生息,永不再战。”
众胡将忧道:“臣服于曹操自是上策,尚不知曹操能守约否。”
呼厨泉营内走动良久,又止住道:“汉将各据有天下一部,已成为大势,曹操现需以仁政赢得天下,吾归降曹操必大增其势力,谅他不会毁约。”
众胡将见此无话可说。于是,呼厨泉呈书曹操表臣服,并愿归还蔡文姬及所掳百姓,永不再战。曹操闻言大喜,赏呼厨泉黄金千两,令其仍留原地抵御北部胡兵犯境,汉军不得借机寻仇。
听此消息,赵云不平道:“呼厨泉祸害百姓多年,师父童渊及村民也命丧于此贼,岂可轻易饶了。”
夏侯兰劝道:“此乃曹公取信于天下之计,一则呼厨泉臣服曹公,百姓亦可免遭涂炭,再则可由呼厨泉抵北胡再度犯境。”话已至此,赵云只得压下仇恨。
公元207年冬月,夏侯兰护送蔡文姬归汉,行前蔡文姬骑于马上,冷冷望着呼厨泉及众胡将,呼厨泉与众胡将皆垂首,不敢抬头直视。
行前,蔡文姬已割下张兰几缕头发,要带回家乡去。
此时,蔡文姬拿出张兰头发,泣道:“妹妹,吾带你回家去罢,你也且安心随吾去,有事梦中托吾便是。”
呼厨泉等人闻言,心中一阵惊悚。
此时,两小儿闻言蔡文姬要归去,由胡营中冲出哭喊奔来,几个胡兵死死抱住,两小儿身旁枯叶随着寒风而起,远处大漠卷起阵阵尘埃。
蔡文姬眼中含泪,呆立片刻,拍马扬鞭绝尘而去。呼厨泉也不禁泪珠暗下。
话说此时,一场致命的瘟疫席卷了北方,其惨烈甚于胡患,一时间家家闻哭声,村村添新坟。
赵云担忧娘与三妹,急欲归去,曹操闻言也未阻拦,于是夏侯兰与赵云就此分别。众人自此便各是天涯。
这正是——
曹军围攻胡老巢,四面胡歌学楚音。
单于含泪放文姬,泣别两儿各天涯。
欲知后事,且听第十五回 界桥自焚仰天啸 公孙悔哭赵子龙——
责任编辑:章铭